熊猫(体育门户)官方网站

熊猫体育资讯:海北:深入推进生态农牧业提质升级有效带动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熊猫体育官网

快捷导航

资讯动态

熊猫体育资讯:海北:深入推进生态农牧业提质升级有效带动产业发展群众增收
2025-08-05 22:36:14

  

熊猫体育资讯:海北:深入推进生态农牧业提质升级有效带动产业发展群众增收

  近年来,海北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立足资源、区位、产业优势,聚力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建设,务实创新、先行先试,全力推动生态农牧业提质升级,有效带动产业发展群众增收。2025年一季度,全州牛羊出栏15.57万头只,同比增长12.3%;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高出全国第一产增加值增速(3.5%)2.2个百分点。为1469名跨省就业创业达到3个月的脱贫人口兑现一次性交通补助146.9万元,促进易地搬迁群众实现务工就业1042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7736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86元,增长6.2%。

  一、稳步推动绿色有机输出地建设。制定《海北州支持农牧领域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海北州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三地百柜”实施方案》等,全面落实州级领导“1+10”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和“4+1+N”包联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州县相继成立运行国有农投企业,2023年以来整合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资金23.11亿元,稳步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成功创建门源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祁连县藏羊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刚察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海晏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培育藏羊、牦牛、青稞、油菜和饲草五大主导产业,肉牛、肉羊、蜂蜜、黄菇、冷水鱼、香菇、蕨麻、蔬菜八大特色产业和中藏药材、藏香猪、草原生态鸡等其它特色产业的“5+8+N”农牧产业体系,成为全省重要的藏羊、牦牛、青稞、小油菜、冷水鱼供种基地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主要输出地之一。2024年,海北优品省内外输出额达7.82亿元,在全省综合考评中连续两年荣获优秀等次,位列全省第二。

  二、全力促进农牧业经济稳定发展。出台《海北州促进农牧民和脱贫群众增收攻坚行动方案》《海北州促进州域牛羊出栏奖补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细化完善21条措施,深入实施“农牧业生产、项目投产运行、劳务输出、就业创业、消费帮扶和补助补贴”等“六个一批增收行动”。创新开展农牧业“九个一”工程,2023年以来,按照“一年建基初运行、两年改造全提升、三年达标全投产”建设思路,累计投资16.28亿元实施饲料厂、活畜交易市场、有机肥加工厂、冷链物流仓储基地、青稞油菜加工厂、良种繁育基地、皮革及牛羊毛利用加工厂、藏羊牦牛万千养殖基地等138个配套工程,并持续向“九+N”提标扩面,有效助推农牧业改革创新和破局发展。刚察县针对羊皮牦牛绒持续走跌的现实困境,采取“外输山东鞣制、返回刚察加工制作”等方式发展民族服饰产业,打造农牧产业孵化园,投资400余万元实施产业升级改造,吸引8家加工企业入驻,形成从藏羊皮、牦牛绒原料收购、鞣制、梳绒、加工到成品制作的产业链,牛羊皮毛绒产业年总产值突破1600万元。2024年,“九个一”工程综合效益达到3.26亿元,并荣获全省第三届改革创新奖。不断完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户”的生产经营体系,先后培育国家级农牧业龙头企业3家、省州级42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型企业11家、国家级农牧业合作示范社2个、省州级示范社57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62家,家庭农牧场403家,万千头只藏羊牦牛规模化养殖基地74个,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梯度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三、积极打造优势产业品牌体系。积极融入“净土青海·高原臻品”农牧业品牌建设布局,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三品一标+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建设体系,先后发布海北州“祁连山下好牧场”、祁连县“祁连山下好牧场、好山好水好牛羊”、门源县“金色门源、富硒善地”等区域公用品牌,累计认证“三品一标”198个,“门源小油菜籽”“祁连藏羊”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祁连藏羊”“祁连牦牛”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刚察藏羊”列入全国“一县一特色”中国品牌名录,“祁连黄蘑菇”被纳入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门源蜂蜜”注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门源县泉口镇(香菇)入选全国第十二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百里花海”蜂产品荣获青海省“百佳优品”称号,门源蜂蜜、祁连藏羊肉手抓成功入选“青超联赛”10大热销产品品牌,祁连羊排、祁连牛排、祁连黄菇饼干、刚察牛肉获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绿色有机地标农品”最佳展品奖。“刚察青海湖牦牛”“刚察青海湖藏羊”肉品顺利通过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STC)认证,获得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STC)颁发的香港优质“正”印认证证书。门源县南麓(青海)牧业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顺利通过FSSC22000食品安全体系的首次认证,成为青藏高原地区首家获此国际权威认证的牦牛产品加工企业。2024年,香菇年产2960吨、占全省41%;祁连鲜菇年产200余吨,产值800万元;蜂蜜年产1500余吨,产值8200余万元。实施名优产品“进食堂、进超市、进综合服务体、进央企、进援建地区”五进战略,省外开设“三地百柜”50家,西宁开设牛羊肉专卖店、体验店和直营店等28家。强化县域商业和农牧区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全州30个乡镇214个行政村实现物流配送服务全覆盖,助力18万只藏羊“进京”销售、10万斤草膘牦牛肉远航山东,“门源蜂蜜”“门源香菇”等品牌产品先后出口日本和韩国,祁连藏羊直销澳门。

  四、不断强化农牧业发展科技支撑。先后与省科学技术协会、青海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科研院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首次开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率先全省引进第三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全省首家藏羊产业发展研究院落户祁连,藏羊多胎性选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祁连羊”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现场核验。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奖励22项。建成肉牛牦牛、燕麦荞麦、大麦青稞、绒毛用羊和牧草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青稞油菜“万千百十”基地建设、粮油单产提升、藏羊“两年三胎”等高效技术效益显著,成功培育“北青系列”品种14个、“北油系列”品种4个,黑青稞优良新品系1个,青稞均衡增产率达6%以上。建立青稞油菜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以上,年输出青稞油菜良种1500万公斤以上,青稞占全省供种量的35%,小油菜占全省供种量的45%。近三年,全州优良种畜供种量1.4万余头只,占全省供种量的21.5%;其中优良藏羊种公羊1.2万余只,占全省供种量的35.5%。冷水鱼年均销售鱼苗320万尾,占全省供应量的80%,成为全省最大藏羊、青稞油菜、冷水鱼供种基地。

  五、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熊猫体育直播制定《海北州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实施方案》《统筹整合使用项目资金支持乡村振兴管理办法》,将村集体经济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统筹用好各项涉农财政支持政策,从路径、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行州级领导“1+10”联系基层服务群众机制和“4+1+N”包联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布局、多方参与、勠力发展”的工作格局。形成“联村共建、村企合作、村集体领办专业合作社、资产租赁经营、集约土地开发”等模式,引导乡村党组织因地制宜、找准定位、整合资源、靶向施策。扎实开展村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牧区“三培三带”活动,大学生村党支部书记提高到57.47%,全州214个村党组织领办225个合作社、292名党员带头发展产业项目。全覆盖开展村集体“三资”监管专项整治,排查整改445个村级财务、经济合同和资产确权等问题。2024年,全州214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5亿元,村均达到53.7万元。有经营性收入的村从71个增加到111个,75个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50万元以上“强村”标准,走出了一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海北路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