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泾川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突破口,通过一系列创新机制和务实举措,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
改革伊始,泾川县委、县政府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摆在突出位置,组建工作专班,由县上统一领导、乡镇具体实施、村组全力配合,全程负责政策解读、技术培训、摸底排查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化解。摸清了全县97.04万亩集体林地底数,整理林权档案4597份,精准完成73590宗林地勘测,累计化解各类林权纠纷和历史问题2510件。
泾川县建立林地收益权量化分配机制,将林地收益按比例分配到户,已向农民发放《林权收益权证》4100本,让林农分享到了生态红利。积极探索“林权共有、股权共享、收益共赢”模式,有效吸引了社会资本投入林业经营。同时加快推进林权不动产登记,已向林农颁发《林权不动产证》1.2万本,使林权归属更加清晰,保障更加有力。
同时,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涵盖生态公益林管理、补偿资金使用、林地林木流转、林木采伐等管理办法,聘用752名专职护林员,常态化开展森林巡护和防火工作,让守护绿水青山有了制度和人力保障。
泾明乡白家村145户村民将4328亩集体林地资源入股,依托当地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和林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公司与农户签订协议,村民变股东,户均年增收约600元。白家村也借此跻身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乡村。目前全县建成省级森林小镇5个,国家森林乡村4个,林旅融合示范基地6处。
泾川县通过流转林地面积1.4万亩,建成林禽、林蜂、林药等示范点24处,培育林产品加工企业2个,挖掘林下特色产品12种。泾川县沐锦源专业合作社依托林下丰茂草场和专业养殖技术,养殖优质藏香猪600余头,生产的鲜猪肉销往全国各地,并成功带动周边10余户群众就业。
为激活林业经营主体,全县培育家庭林场32个,林业合作社101个。其中,泾川县绿水青山生态养殖家庭林场专注于林下养鸡产业,按照科学化、规模化方式经营,年饲养出栏量超过1.5万只,年收入约40万元,成为带动当地增收的亮丽名片。
数据显示,目前泾川县有林地面积103.4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7.25%,水土流失治理程度82.4%,2024年全县林下经济产值突破5100万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熊猫体育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