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体育官网熊猫体育官网●四川启动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重点是向有机物要肥料、向技术要质量、向机制要作为
●科学施肥是四川农业“减肥”的主要方式,不再单纯追求量的减少,转而聚焦效的提升
每亩地的化肥用量,比10年前减少2斤,但德阳市中江县种粮大户常滔说,这个施用量并不影响粮食产量。
截至2024年,四川化肥用量已连续8年减少。同期,全省粮食产量却一路攀升——2020年,时隔20年再次迈上700亿斤台阶,此后一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去年,四川粮食总产量达到726.8亿斤,创历史新高。
“不得不做,但又难做。”这是2015年学术界对四川农业“减肥”的评价。这是因为,四川农业的“减肥”面临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双重使命。
不得不做,是国家政策导向、环保压力、农业绿色化转型带来的现实压力。2015年,我国启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把推进化肥控量增效作为明确目标,并逐步逗硬各省“减肥”责任。在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农业农村领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重点。其中,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面源污染比较突出,而主要污染物来源与化肥过量使用有关。
此外,在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农产品消费端从“吃饱”到“吃好”的导向更加明显,而以化肥为主的投入品施用量,成为衡量农业绿色化水平和农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
难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农产品稳产增产的压力。近年来,我国不断鲜明重粮政策导向。2020年以来,四川陆续启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同步提升种粮补贴标准,剑指粮食播面稳字当头、粮食产量稳中求进,助力端牢“中国饭碗”。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和油菜第一大省,“减肥”压力无疑很大,因为粮油作物恰是四川化肥施用的主要对象。
与全国其他粮食主产省份不同,四川还承担了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的重任,粮食产量只能稳定增加。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实践证明,农作物想要高产稳产,四川化肥施用量必须维持在一定水平,如何处理好“减肥”与稳产的关系,极为考验智慧。
如何在“减肥”与稳产中找到平衡点?2021年,四川在24个畜牧大县启动为期5年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试点的重点,是向有机物要肥料、向技术要质量、向机制要作为。
先看有机物。其主要为畜禽粪污、秸秆等,是农作物肥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四川作为全国畜禽大省,常年生猪出栏量达6000万头,牛存栏量居全国首位,羊和家禽出栏量居全国前列。同时,近年来全省每年粮油作物播栽面积稳定在9600万亩以上。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的首要内容,就是实现就地将畜禽粪污、秸秆资源化利用。在绵阳市三台县,当地立足每年出栏生猪110万头的优势,引导养殖户、种植户和加工主体牵手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去年,该县累计收集运输处理固体粪肥16万吨,开展粪肥还田32.7万亩,带动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45%。
再看技术。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四川同步启动系统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创新试点。在全省产粮第一大县中江县,当地以粮食作物“三新”(施肥新技术、新型肥料产品和施肥新机具)集成配套示范县建设为抓手,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开启9项主要农作物施肥技术攻关和推广。目前,该县已推广配方施肥、水溶肥等新技术达20多万亩。截至2024年,中江县已连续3年实现化肥施用量零增长。
最后是机制。重点是压实责任和激发积极性。压实责任方面,四川已将化肥减量化纳入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乡村振兴战略考评等多项考核范畴,确保各项“减肥”措施落实落地。激发积极性方面,重点是激发农户参与“减肥”的意愿,按照“受益者付费”“生态补偿”的原则,让施肥主体见到真金白银。在三台县,当地对60个实施固体粪肥还田的村每亩补贴100元。
今年是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的收官之年。接下来,四川农业的“减肥”之路怎么走?
“不再单纯追求量的减少,转而聚焦效的提升。”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科学施肥将是四川农业“减肥”的主要方式。
上述相关负责人解释,化肥施用一头关系着粮食生产安全,一头连接着农业生态安全。施肥的关键是把握好尺度,而把握好尺度,就要靠科学。
经济园艺作物施肥强度是大田粮油作物的1.5至2倍,小农户中靠经验施肥较为普遍。如何让农户把握好尺度?
首先,集成推广“三新”。主要是按照“有机与无机相结合、栽培与土肥相配套、农机与农艺相融合”方式,集成绿色高效施肥技术、产品、器械的研发推广,进而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
其次,进一步提高有机肥资源利用率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四川畜禽资源和秸秆资源丰富,还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发源地之一。”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将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数据,进一步细化优化到区域、到作物的施肥指导意见,推广智能化施肥专家指导系统,强化农企合作推广配方施肥,确保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
最后,继续稳定机制指挥棒的作用。接下来,四川将出台鼓励农户“减肥”、养殖企业资源化利用等一揽子政策,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充分调动农户“施好肥”的积极性。
“我们相信,只要这些工作抓好,四川农业还能进一步‘减肥’。”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